聽了比倫和育群的資訊組織報告,想起大學時,我們班同學常說自己是白老鼠實驗班,圖書資訊學門因科技電腦技術的突飛進,產生內容大變革,兒我大一就開始上資訊組織,只知000-999,中國圖書分類法老師說自己看就ok啦!所以我的資訊組織真是先天不良,大一暑假進入竹東鎮立圖書館工讀,第一次接觸到活生生的卡片目錄,還用手寫,終於知道八大項是什麼了,接著一直到大四那年才修了分類編目問題探討,稍微又對資訊組織了解多一點點,但畢業後工作一直於讀者服務方面,對資訊組織只有越來越陌生的感覺,慘了後天失調,但在從事讀者服務工作,反而能從使用者角度出發,探究一些問題。
Taylor指出資訊組織有六大功能:1.辨別資訊物件的存在2.辨識資訊物件的內容3.系統化存藏4.編製標準化目錄或清單5.檢索功能6.定位功能
Cutte指出編製目錄的功能:1.當讀者知道書名、作者或主題時,即可找到該書2.展示圖書館藏3.協助選擇
上述都揭露了資訊組織的重要性,近年來科技不斷發展,改變了資訊環境,大量的資訊內容,不同的載體及網際網的興起,為處理這些新元素,資訊組織開始產生變化,各種新的技術、標準及語法不斷出現,FRBR、Matadata、TEI、XML、Dunlin Core及Z39.50,讓資訊組織從圖書館最安靜的角落一躍成為圖書資訊學門中的大腕,讓大多數館員產生了焦慮,加上網際網路的興起,web2.0觀念帶動,圖書館員已不能停留在自己的殼中,必須讓自己跟上科技的腳步,往前邁進,其實資訊組織的目的並沒有改變,就像老師說的location位於何處及colocation分類,面對資訊爆發的今日,Users比我們更不知所措,所以圖書館存在的目的,要作為使用者與資訊之間的溝通管道,讓資訊能被找到並加以利用,館員過去總是遵守著那些規則,小心仔細的將資料分類編目,但只忙著解決問題,而不去仔細推敲問題核心所在,今天我們存在於小世界,各種資訊每天24 小時與你發生密切關聯,同樣資訊不同載體,同樣內容不同型式,這些都是圖書館界嘗試解決的障礙,讓使用者能輕輕一按,世界的資訊圍繞在身邊,圖書館學門一直加進新的元素,促使我們不斷進步,而也開始用使用者的眼光看世界,網路社群及服務的興起,讓大家能資訊共享,藉由wiki或合作標記,來整理人類的大智慧,達到異中求同的功用,不再以圖書館控制的心態看事情,控制詞彙、標題表這些先放著,嘗試用開放的心情去體驗資訊滿載的心情,誰說圖書館學是個很boring的學門呢?
留言列表